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姜兆儒,姜老师。首先,奉上一张人生中第一次听姜老师讲课时的照片:
这是我上大学后第一次参加讲座,凑巧人生中听的第一场讲座是姜老师的。这次讲座对我的震撼非常大,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这张照片拍摄于2019/10/13上午11点左右,情不自禁地拍下了这张照片。
我至今记忆清晰的是,本次讲座中姜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大学?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不多时便想到了许多令我自己满意的答案,但接着,姜老师又问:是为了四年混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再娶妻生子吗?听到这,我不由低头思索。老师之后又接连问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说,最后问得我们无不汗颜。而后,老师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上大学要花多少钱?每上一次课要花多少钱?老师统计了不同类别的学生本科四年各自需要的课时数,以及需要的各类费用,再除去所有休息、玩乐等与学习无关的时间,最后给出我们不同学生上一节课需要花费的钱数,并问道:你打算浪费多少?之后姜老师还给我们公布了不少令我们非常震惊的数据,最让我震撼的是这一组:姜老师在一次讲座中,问在座同学,谁在大学四年完整读过两本与学业无关的书籍,结果满座360名学生只有一位同学举手。之后姜老师还接连公布许多“不可思议”的数据,最后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学校的数据。再然后,姜老师又趁热打铁,接连讲了上大学的意义、目标、动力等诸多问题,也举例了不少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一整个讲座下来,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大学的认识。
而之后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的老师,居然是姜老师,当时我激动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来。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姜老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将所有必要的内容展示在PPT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明白了即便是大学课本,也不乏错误甚至错误百出。而真正的知识,比如近现代史这方面的内容,根本不是课表上的几节课可以讲清楚的。因此,老师有自己的讲法,有更高层次的知识面,会在适宜的时候讲解必要的历史知识。老师讲解内容很广,不仅限于近现代的历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都有讲到,甚至不时的补充一些中外历史事件,很大程度上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和最令人难忘的。
身为师范,为人师表。最让我佩服的不是姜老师在历史方面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也不是家中超4000册藏书那浩如烟海的让人捉摸不透的知识储备,而是姜老师那让人佩服的师德。老师年龄已不低,身体不如年轻教师,也是常年担任老师的缘故,老师的嗓子状况并不好,会随身携带一个水杯,老师讲课之时,能感受到他对老师这份职业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各类知识信手拈来,讲课之时甚至不过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还因此必须经常润嗓子。甚至一次上课时,老师已基本无法说话,可老师仍坚持上课,本可以让我们看PPT学习,却仍讲课,让人佩服和感动。不只是嗓子,老师身体不好,本可以坐着讲课,却坚持站立,每次上次总会带着一个木凳子,坚持不住时才会稍作休息,但不多时便又挺直腰杆,继续上课。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姜老师讲授的不仅是历史知识,还讲授做人的道理,甚至可以说,与教人相比,教历史知识方面讲解甚少。老师从教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到对待长辈、老师、同学等,最后延伸至各类人,还教我们数种礼仪,最重要的是,帮我们改正了不少错误的观念,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上姜老师的课收获最大,也是我今后一生要铭记的东西。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我特别感谢石大当初给我的机会,特别感谢这些年的时光。我明年(2020年)就要退休了,我向学校申请继续讲课,不求报酬,不求任何福利和回报,如果来学校的途中出现意外,也不要学校担任何责任。我爱老师这份工作和职责,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听了课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只要哪怕是有一个学生真正听进去,对他有所帮助,我就非常满意了。我闲不下来,我希望可以继续讲课,如果石大给我这次机会,我将感激不尽”。
在此,我想对姜老师说:“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我敬佩您的一生,一日为师,终生不变。您与教师不同,教师只会教课本,您为老师,教书育人,听过您的课,是我三生有幸,希望您能得偿所愿,继续在老师一途继续培养学生,而今后的我,也定将不浑浑噩噩,做出改变,不负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