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石大要闻> 正文
聚焦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代表访谈(三)
发布时间:2022-10-10 15:20:41 点击数: 字号: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10月9日下午,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基本内涵、战略安排,对未来五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坚定不移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们深刻领会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本职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谈感想、谈体会、谈发展,充分表达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期盼。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王大勇摄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孙道峰:实施人才强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大会对过去五年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办学成就进行了总结,开启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提出了未来五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擘画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学院作为在学校“强化、拓展、提升”学科建设总体布局下成立的新学院,建院四年多来,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双碳”目标,服务石油石化行业需求,主动融入地方产业发展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紧紧围绕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着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实施人才强院;聚焦油气装备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海洋新材料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提升科研质量,全力推进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学校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伟锋:报告振奋人心,未来信心十足

大会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显著办学成就,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围绕本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任务,坚持党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努力做好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精密测量与测控仪器学科水平,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践行“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价值追求,深化“三全育人”,营造学生静心学习思考、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控”“智”力量。

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全校师生都能从报告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大会报告以素描写实为主,每位师生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关注点。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有关注民生的人文关怀,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引。学院将聚焦集体和师生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引至高处,做好繁杂事务的减法和大事要事的加法,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和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注重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相结合,督促学院领导和院属各单位聚焦规划,强特色,入主流,强化项目驱动和贡献导向,确保学院能产出更多高显示度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司江伟:建设与学校地位匹配的学院学科和课程

大会报告明确了学校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任务,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未来的“黄金”五年值得期待。结合本职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党代会精神的落实:一是推动“党建+”模式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为学院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保障,努力建成国内行业高校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是强化学科特色,在回应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等三个战略层面上,强化“油味”“鲁味”“海味”,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水平;三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 “三维一体”(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思政)的教学模式,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教务处处长侯影飞:坚持传承和创新,加快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大会既是对学校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成绩的全面总结,更是向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跃进的一次全面部署。报告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任务具体,兼具纲领性和实操性,既是路线图又是任务书。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本科教育教学建设道阻且长、虽远必达,重点要明确以下工作:一是构建“新体系”。按照“四新”要求和“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强化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抓好“新基建”。抓好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方法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就是筑牢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基建,夯实一流人才培养平台,提升一流人才培养能力。三是落实“新任务”。落实一流专业建设行动、通识教育提质行动、精品教材培优行动、优质生源提升行动等新任务,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布局未来技术学院,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处处长李忠伟:以一流科研强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大会报告提出学校开启建设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并提出构建以“双轮驱动”“三个转变”、通过“四个抓手”加快建设“三个体系”为内涵的新发展格局,目标宏伟,令人振奋。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实现新跨越,惟有奋斗:一是奋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坚持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支撑学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奋力构建特色鲜明、有机衔接、更加协调的高水平科技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奋力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做大增量、做优存量,着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机制,营造潜心研究、质量优先的浓厚氛围,力促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出,以一流科研强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 作者:杨安 来自: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令朵 审核:徐永涛】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2)86983218

网站维护:开云kaiyun首页入口大学生融媒体中心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


  • 学习强国号
  • 中国教育发布
  • 山东教育发布
  • 石大新浪微博
  • QQ空间
  • 石大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