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研究员(三级)
学历:博士研究生
E-mail:junwudai@126.com
研究领域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研究
教育经历
2002年8月-2004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
2000年2月-2001年2月,香港理工大学,结构抗震-博士论文研究
1997年9月-2002年3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994年9月-1997年7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力所,矿山建设工程&结构工程
1990年9月-1992年7月,天津大学,结构工程
1988年9月-1992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2001年10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助教、讲师。
2001年9月-现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副研究员/硕导&研究员/博导。历任结构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发展部主任,现为“工程抗震防灾韧性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
2003年9月-2003年12月:香港理工大学,结构抗震,ResearchAssociate。
2004年3月-2004年7月、2005年3月-2005年8月: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结构抗震,高访学者。
社会兼职
美国《Journal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副主编
国际非结构系统抗震学会副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建构筑物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减隔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
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委员会专家
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减隔震技术与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灭火和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编委
主要论文
发表文章70余篇,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标准规范12部,代表性论文及参编规范标准:
[1]DAIJunwu,QU Zheand ZHANG Chenxiao.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damageto two steel space structures during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Earthquake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Vol.9,No.4,473-480,2013.(SCI)
[2]金焕,戴君武, 外廊式RC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学报,46(5s):72-77.2013 (EI)
[3]WengXuran,DaiJunwu (2013) Nonlinear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for a super cooling tower,ASCE: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efforts in lifeline earthquakeengineering,38:105-112.(EI)
[4]白文婷、戴君武、冯国忠 (2012) 核电厂结构的不同规范土-结相互作用的阻抗函数比较,土木工程学报,45(s2):109-112.(EI)
[5]白文婷、戴君武、冯国忠(2011)核电厂核2级承压管道抗震设计规范对比分析,核动力工程, 5(32):59-64.(EI)
[6]戴君武,王艳茹,张茂雨 (2011) 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37(s):115-119.(EI)
[7] 单慧敏,戴君武 (2010). 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模式影响浅析,土木工程学报,43(s1):169-172.(EI)
[8]DAIJunwu,WangYR,GuanQS,Qi XZ,YangXS,MaiTong,GeorgeC. Lee(2009)Threedimensional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motions and buildingresponses in Wenchuan earthquake,Earthquake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Vol.8,No.2,287-299.(SCI)
[9]戴君武,张敏政,白文婷 (2006) 组合脉冲激励对结构的作用效应[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38(8):1394-1397.(EI)
[10]Dai Junwu,Tong M,Lee GC,Qi Xand Bai W (2004),DynamicResponse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Pulse Sequences,Earthquake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3(2):157-169.(SCI)
[11]主编国家标准《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初评估》GB/T27933-2011一部
[12]参编《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国家及行业标准11部。
著作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之工程震害》(2018)、《青海玉树7.1级地震震害》(2016)、《生命线工程震害图集》(2015)、《SeismicDesign Guide for Low-Rise Confined Masonry Buildings》(2012,EERIWHE-2011-02);《工程力学疑难解析》(2004)。
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及城市群地震重灾区现场人员搜救技术研究(2135万),2018.12-2021.12,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瓷柱型高耸电气设备多重环式调谐质量阻尼减震技术研究(87万),2015-2018,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机理与抗倒塌能力评估(37万),2011-2013,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3D瞬态参数特征分析的直下型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破坏机理研究(25万),2007-2009,负责人。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大型结构地震灾变数值模拟系统验证(220万),2013-2015,专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城市工程地震灾害模拟与评估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1500万),2015-2017,专题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高烈度区工程结构易损性研究(780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国际科技合作,基于多性态需求的结构地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350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国家973计划,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2450万),2007-2011,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城市工程系统地震安全性及可恢复性评价理论研究(242万),2015-2017,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基于GIS的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科学化决策辅助系统(100万),2008-2012,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不同建筑废墟结构被压埋人员搜救关键技术(493万),2012-2014,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核电厂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479万),2012-2014,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汶川8.0级地震建筑震害研究及震害数据库建设(413万),2010-2014,专题负责人。
地震行业专项,中小学校建筑的损伤机理和加固后安全性评价,2010-2013,专题负责人。
地震局指令,雅安芦山强烈地震应急与工程震害科学考察,2013-2014,负责人。
咨询研究,故宫博物院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文物及文物建筑防震评估与保护技术研究,2008-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10余项各类工程隔震设计分析,1996-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两项1000MW级超大型冷却塔地震模拟实验研究,2011-2016,负责人。
咨询研究,三项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及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1996-现在,参加1负责2。
咨询研究,中石油吉林油田地震后受损建筑物安全鉴定检测,2013-2014,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房屋抗震鉴定及长春市教育系统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安全性鉴定,2003-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核电设备抗震性能分析与振动台鉴定试验,2003-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大型变压器/互感器设备抗震性能分析与振动台试验,2001-现在,负责人。
咨询研究,数项物探模拟地震震动对环境及建筑物影响评估,2006-现在,负责人。
咨询+科研,云南省设计院隔震大楼动力特性原位试验、震损建筑物动力特性原位测试,2008-现在,负责人。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2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华厦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3年,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年,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缩尺模型一致相似律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性态抗震设计中的扭转振动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个人荣誉
2007年10月获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
2008年度全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