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坤(教授)

发布时间:2022-03-24发布人:王兆兴浏览次数:1975

名:

卢玉坤

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硕导

室:

化学系

研究领域: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电子邮箱:

lyk@upc.edu.cn

联系电话:

15224450325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7,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本科/学士

2004.09-2009.07,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博士

2012.02-2017.0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技术,在职博士后

2017.03-2018.0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9.07-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系

2011.12,晋升为副教授

2012.07,遴选为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生导师

2019.10,遴选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21.12,晋升为教授

◎研究方向

无机合成催化化学

1)多酸分子视角下重质油加氢催化剂Ni(Co)-W(Mo)-S活性相的定向构建及形成机制

2)多酸基复合材料的分子设计、可控组装及其在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催化作用基础

◎科研项目

1.近年来,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 杂多酸簇为前驱体的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可控构建与转化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21878336),2019.01-2022.12,主持;

  2. 介孔MOFs限域多金属氧簇体系的构建及其催化氧化-吸附协同脱硫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21301190),2014.01-2016.12,主持;

  3.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课题(No. 20CX02213A),2020.01-2022.12,主持;

  4.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技术横向课题,2021.09-2021.12,第二负责人;

  5. 学校自主创新基金“优秀青年培育项目”(No. 18CX07004A),2018.01–2020.12,主持;

  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ZR2018MB035),2018.03–2021.06,主持;

  7. 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人才专项(No.19-6-2-27-cg),2019.09-2021.08,主持;

  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ZR2011BQ004),2012.01–2015.06,主持;

  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No. 2014T70667),2014.07–2017.07,主持;

  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No. 2012M521384),2012.12–2016.12,主持;

  11.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专项基金(No. 201303061),2013.10–2016.12,主持;

  12. 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建设工程,2014.10,主持;

  13.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9-18),2019.01–2021.12,主持;

  14.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 SKLOP201102007),2011.01–2013.12,主持;

  15. 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No. 2016-12),2016.10–2018.12,主持;

  16. 自主创新基金“跨学科交叉项目”(No. 15CX05048A),2015.10–2017.12,主持;

  17. 自主创新基金青年项目(No. 13CX02007A),2013.01–2014.12,主持;

  18. 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M2021017),2021.12-2025.12,主持;

  19.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SDYKC20029),2021.01-2023.01,主持;

  20. 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2020.01-2022.12,第二负责人。

2.近年来,参与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团队,2016.01–2020.12,团队骨干;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21701187),2018.01–2020.12,第二负责人,2/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ZR201702110054),2017.08–2019.12,第二负责人,2/6。

◎代表性论文及专利

代表性论文

  1.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化学进展,34(05), 1061-1075, 2022,封面论文。

  2.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efficient NiWS active phases derived from lacunary polyoxometalate and the application in hydrodesulfurization,Journal of Catalysis, 413, 374-387, 2022.

  3. Ultrafine Co-MoS2monolayer catalyst derived from oil-soluble single-molecule polyoxometalates for slurry phase hydrocracking,Fuel, 315, 123134, 2022.

  4. Atomically dispersed Ni on Mo2C embedded in N,P co-doped carbon derived from polyoxometalate supramolecule for high-efficiency hydro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is,AppliedCatalysisB: Environmental, 296, 120336, 2021.

  5. Highly efficient CoMoS heterostructure derived from vertically anchored Co5Mo10polyoxometalate for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 394, 124849, 2020.

  6. Efficient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derived from Strandberg P-Mo-Ni polyoxometalates,JournalofCatalysis, 358, 155-167, 2018.

  7. Achieving ultra-dispersed 1T-Co-MoS2@HMCS via space-confined engineer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in the universal pH range,In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9, 2617-2627, 2022.

  8. PMo11V polyoxometalate encapsulated into hollow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A highly efficient and ultra-stable catalyst for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AppliedSurfaceScience,606, 154781, 2022.

  9. The encapsulation of POM clusters into MIL-101(Cr) at molecular level: LaW10O36@MIL-101(Cr),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Microporous& MesoporousMaterials, 311, 110694, 2021.

  10. A new approach to construct a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from a crystalline precursor: ligand-induced self-assembly, sulfidation and hydrodesulfurization,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8, 6330-6345, 2018.封面论文

2.专利

  1. 一种氮磷共掺杂碳负载的碳化钼或碳化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授权ZL201711325949.9,2019年。

一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授权ZL201710015431.9,2019年。

◎代表性著作

[1]参编《高等仪器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0

[2]参编《现代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0

[3]参编《仪器分析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10

[4]参编《材料化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02

◎获奖情况及荣誉称号

1.获奖情况

[1]无机及分析化学,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山东省教育厅,2/3,2021年;

[2]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指导教师,山东省教育厅,1/2,2021年

[3]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10,2021年

[4]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12,2019年

[5]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教育厅,1/1,2015年;

[6]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0/10,2015年

[7]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1,2014年。

2.荣誉称号

  1. 学校“德美高科”奖教金,2020

  2. 获评SCI国际期刊Inorg. Chem. Commun杰出审稿人,2015年。

  3. 4次获评学校“十佳百优”班主任。

  4. 2次获评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入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建设工程。

◎执教课程

本科生:《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合成》、《波谱分析》、《多彩的晶体世界》、《大学化学》等

研究生:《高等仪器分析》、《高等无机化学》等

◎招收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1. 指导研究生情况

    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20(已毕业10名)名,独立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已毕业2名),指导学生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

  2. 招生专业及要求

欢迎化学、应化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本科生报考,每年招收博士生1名(化学专业学术博士),硕士生2-3名(化学学硕、化工专硕)。

◎学术兼职

  1. 学术期刊“Polyoxometalates(多酸化学)”青年编委,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担任催化领域重要期刊J.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 ChemCatChem, Appl. Catal. A: Gen., Micropor. Mesopor. Mat.以及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A, J. Mater. Chem. B等十余个SCI期刊审稿人。

  3.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作者:审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