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贵:逆旅人生向科研 勤学笃行拓戈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由衷地祝福伟大的党,更加感谢伟大的党,因为我的成长经历就是一路感受中国共产党恩情的奋斗故事。我来自祖国西南地区云南省的一个偏远乡村,一个被连绵不绝的哀牢山围绕着的地方,那里除了山还是山。中学的时候,曾无数次地坐在学校的一个山头望向远方的山,想着翻过那座山应该是一个广阔的平原,平原上建有美丽的大城市,一直想跨过去看看,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中学老师曾说,我们要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大山,去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开拓视野,去遇见更好的未来,要么颓废将来继续留在大山里。我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党的助学政策下,我勤奋刻苦,终于以当年全县录取学校最好的身份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

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坐了大巴600多公里来到昆明,终于知道山的那边是个繁华的大城市。再坐飞机跨过1000多公里来到美丽的青岛,第一次看见大海,第一次看见沙滩,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但是问题终究还是来临,突然间从农村跨越到大城市,发现自己很不适应这儿的生活,因为不会坐公交,不会导航,好几个月没出过校门,因为普通话说不标准,与他人的沟通也是个大难题,甚至有一次超市的阿姨因为听不懂我说的话误以为我是外国人,因为不会使用办公软件,每次使用Excel、word和PPT的时候都要一步一步的让舍友帮忙,记得第一次参加拟发展对象推优的时候,我的PPT用的红底黑字,以至于台下坐着的老师和同学一个字也看不见。我深知自己学业基础弱、能力素质不足,但是我从不怀疑自己,不甘于平庸的心促使我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最后我找到了,选择科研创新的道路去实现我的梦想,去证明自己。

我不断的向优秀的学长学姐看齐,自己开始着手上网查阅文献,培养创新思考能力,第一次去东营认识实习,结识了胜采大队大队长张兴瑞,寒假的时候单独带我学习,激发了我对创新的兴趣。后来,在课堂上结识刘永旺老师,深入交流之后在刘老师的指导下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又一鼓作气研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又后来遇到了王森老师,跟着他做页岩气相关的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SCI二区论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第一时间相应党和国家号召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居家隔离时间,几乎每天学习十二三个小时,累计阅读文献170余篇,最终申报1项发明专利,参加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完成超临界甲烷在页岩中判别方法的研究,撰写论文并成功发表,并以此为项目获得第十七届山东省挑战杯一等奖,毕设项目获答辩评委的认可,被推荐为优秀论文。到目前为止,我共获得科技创新类成果奖励15项,申请专利9项,发表SCI论文1篇,再一次证明了青年人只要肯付出、能坚持就会有收获。

大四找工作的时候,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留在内地甚至美丽繁华的东部沿海城市,去享受生活,但我坚决选择了去艰苦的地方,去新疆戈壁沙漠工作,因为我明白那才是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要摆脱对外石油依存度,那就要大力发展我们国家的石油,新疆作为我国石油发展的主力,需要大量的人才。西部是年轻人成长的舞台,我为选择去西部而骄傲与自豪。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真挚的感谢党组织,没有党的号召和带领,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党的正确领导才让新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教育资源充足,生活美满富足,我们学生才能安安心心的追梦。当然更感谢母校、母院搭建的各种平台,给予每个同学施展才华的机会,感谢一路上指导我们的老师们,谢谢你们曾经付出的辛勤汗水,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七月,我即将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去建功立业,我励志将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全部贡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将满腔的热血注入到祖国能源行业的血脉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发扬共产党员不怕艰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石工人,传承“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请组织相信我,我一定会在西部扎根,在基层建功立业!

让我们铭记“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口号,在鲜红的党旗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石油工程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