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用努力为理想护航

基本信息

大家好,我是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杨豪。目前签约一汽大众。我是一个闲不住的曾为去德国留学而选择转专业来到车辆工程,后却又因现实选择就业。咋看之下看似我背离了初衷,但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所做的努力也没有浪费,我将其全部化为了我前进助力,为自身发展加码,最终助我实现理想目标。

求职故事

坎坷的留学之路

我的大学第一个专业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偏艺术创作类的专业,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和创意想法,最重要的是,你的想法和表达要获得观众的认可,我其实比较缺乏这一方面的才能,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再加上当时没有什么很强烈的人生愿望,所以一直是得过且过的状态,成绩也很一般。直到偶然之中看到了留学中心的德国卓越大学计划招生广告,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去参加了宣讲会,并萌生了留学的想法。该留学项目不招收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取得了家人的同意之后,我在大二转专业到了更喜欢的车辆工程专业,从此开始了我坎坷的留学之路。留学道路的坎坷是多方面的,其一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德语,而德语的难度又比英语高很多;其二是学分绩,想进入理想的学校,不仅需要以后的每一门课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尽可能的刷分来提高学分绩;其三则是针对我这种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现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抽出空余时间补修缺少的课程。因此德语、补修、刷分塞满了我大二大三的整个日程,这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得熬夜学习,甚至有六次在南唐看一通宵的书,第二天接着上课、考试。所幸,跌跌撞撞的我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大三结束我补完了所有课程,学分绩也提高了五分。并且在此期间,我还申请到了南京保时捷公司市场部和北京奔驰新能源部主任助理的实习生资格。然而,刚翻过了这座山,又遇到了那条河。尽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我的德语水平却远不足以让我拿到理想学校的Offer,一想到要多读半年的语言还有德国那恐怖的毕业率,95年的我只能望“河”兴叹,老泪纵横。

顺利的求职之路

河对岸的风光固然美丽可爱,但为了到达对岸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不得不考虑的。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和几个夜晚的辗转反思,我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学习德语,争取一次性通过语言考试;另一方面不要浪费应届生这一宝贵身份,抽出时间找找工作。以下就是我找工作的真实案例,愿意同大家分享,相信很多细节会让大家对求职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

1.求职与初面——理性的选择与努力的争取

在准备求职时,我深知最为繁忙的考研季和秋招季已经过去,我能把握的只有春招。我在网上买了求职培训课,每天晚上回来根据网课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的简历,自己给自己做面试模拟。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简历修改培训以及“无领导小组模拟面试等,不断提升自身求职技巧。到了下学期“金三银四的时间段,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大量的公司求职信息,但是相对于车辆工程专业,仍有很多潜在的公司需要我自身细心发掘。各大企业的春招入口陆陆续续地开启,我也跃跃欲试在网上投递简历。由于专业对口,我优先考虑的是车企和德企,而像南北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博世这些对车辆专业知识和德语都有需求的德国车企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我只需要对症下药就好了。我首先针对这些企业修改了一下简历,突出了我专业和语言的优势,而由于学校安排了比较丰富的实习,因此实习经历也算作我的一个亮点。

求职的过程是紧张而又刺激的,如果是一家较为知名的公司你一定会在面试中面临更为严格的压力。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是最先开放简历通道的。我内心想不愧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大佬,效率杠杠的。投递完简历之后,我对一汽大众的效率又有了新的认识。第三天上午,我就收到了通知邮件,让我在第二天下午两点在网页上进行一面。接到邮件我心里好慌,自己把自己奶了,怎么这么快?我还没来得及准备。一面是网上笔试,需要做行测题,这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怎么办?只有临时抱佛脚了,当天下午我就一直在软件上刷行测题。到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收到HR的电话,告诉我一面的时间提前了,在明天上午十点,请准时参加。纳尼?这还提前啊!没办法,只能晚上熬夜刷题了,一直刷到1点。到了第二天进行一面,时间非常紧张,基本上每道题只有两分钟的时间,很多题看一眼没有头绪就得赶紧换下一题,题型有数字逻辑题,图形逻辑题还有分析题,还好最后顺利通过。

2.无领导小组讨论——不畏困难挑战,逆境中凸显自身价值

一面后第三天上午,我就收到了HR的短信,通知第二天上午十点到山东大学分校参加二面,时间真的太仓促了,到济南的时候都是晚上了,而明天要进行的二面,也就是群面,是最激烈也是淘汰率最高的一个环节。我用最快的速度订好酒店又不舍得睡,在酒店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群面的场景。我给自己准备了两套方案,作leader和time keeper。到了深夜了我紧张得睡不着,于是就出门到会场踩点,一路上我一边看着导航一边模拟面试。第二天我五点钟就起床了,穿上正装和皮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昨天的模拟。面试官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就直接进入正题,宣布这轮面试的规则。听完规则我第一次有点慌了,居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和我准备的不一样(大家一定做好工作面试形式准备工作,可以网上查询、内部员工等方式。接着给了我们一个题目:自动化,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还有版本升级对传统车企的影响排序。每人一分钟陈述,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由于想表现一下,这时候我非常紧张,脑子里就是总结不出来话,而时间又非常的紧迫,那些我起先看起来很弱的对手在陈述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强,而且学历都比我高,基本都是硕士,还有一个博士,经历都非常丰富,各种高大上,起来陈述的时候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显然都是老手了,一转眼已经有三个陈述完毕了。我却始终没有总结好,轮到最后一个才发言。本来我在这方面的经验算比较丰富了,但实在太紧张,导致我发言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其他的面试者和面试官都抬头诧异地看了我一眼,这是我第二次慌了。陈述完毕坐下来那一刻我心都凉了,感觉肯定没戏了,但是我的内心又不想放弃,总觉得要争取挽回一下。到了小组讨论环节,我们的三号选手,控场能力非常强,能压制住其他所有的选手,为他做嫁衣;二号则一直试图强调他在推动项目的进行,这是群面的另一种致胜方法;七号发言虽然不多但是每次都在点子上,属于点子王一类的角色;八号声音大,尽管有时候的建议合理,但是总有抢话和专制的感觉,这几个表现都非常抢眼,完全不是我一开始想的那样弱,我顿时又感觉自己希望渺茫了。慢慢心里有了尽人事听天命的准备,我的心态才好了一点,逐渐发挥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我首先侧面强调了我是车辆专业的,你们的建议虽然合理但是其实并不专业,许多方面你们都存在着误解,看似很合理其实可行性并不高;接着我回想起培训课中强调的,集体讨论中要体现出自己的友好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所以我主动地表示:为了项目更快地推进,我愿意放弃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听从团队的意见。我感觉这两点为我这次面试加回了很多分。最后面试官提问环节,抽了两位面试者,我和三号。我才感觉我机会来了,疯狂转动脑子怎么回答。我从专业性的角度评价了这次讨论有哪些是不足的,委婉的强调了自己专业性强又有团队意识。最后面试官记录了一下我们的意向工作地点,由于长春是研发基地,而青岛,成都,佛山等只是生产车间,所以这一环节我把长春报上了。而面试官在散场之后把我和二号留了下来,向我们确认留在长春没问题,并告知我们明后天将公布下一轮的面试名单。出了会场的门接着就是焦急地等待。

3.终面抉择——多思考,关键决定提升录取概率

本来按常理我这次的表现真的不够好,是铁定出局的,但经过我的复盘,我觉得我还有一丝丝机会。首先是专业性强,其次是精通德语,接着是群面的很多得分点我都踩到了:推动项目进程,不出风头,直击要点,服从团队。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适合。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是春招,不是秋招,并不是我可以随心所欲自由选择岗位和工作地点,而是公司哪些地点哪些岗位缺人来面试我是否满足,是否愿意,是否接受。如果我不适合,那就下一个。所以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同意去长春。

经过五小时焦急地等待,我如愿接到了通知函,参加终面,而和我同行的同学表示,尽管他自己感觉表现不错,但是在意向工作地点的时候只选了青岛,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被淘汰了。回到酒店,感觉到离成功只有这最后一步了,总感觉做的准备还是不够。终面可能会有英语面试或者德语面试,于是我在酒店的走廊里一遍又一遍的背诵、模拟。到了第二天,来到了面试地点。这次面试地点在鲁能贵和洲际酒店,在济南算非常豪华的酒店了,于是我猜想这次应该是集团的大佬面试了,那这样可能会问我许多专业性的问题。果然,等我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中间多了一个中年面试官,四十多岁,看起来很和蔼。他让我用德语自我介绍,介绍完后,他直接问我你这个是Hochdeutch么?相当于问我你说的是德国普通话么?感觉你口音不是很标准,我很尴尬地解释可能我是重庆人,我说普通话都有口音嘿嘿嘿。接着他问我专利的事,看得出这位面试官懂的好多,不仅德语很强,而且每个专业知识他都懂。当问到我是想做NVH分析的时候,他还非常热心的给我解释,目前一汽大众虽然已经建成了最前沿的NVH实验室,但是还没开始使用,所以暂时没法承诺我,但是可以为我申报整车性能测试或者水热管理方面的岗位。总体来说终面比较和谐,没有那么紧张,问的问题也主要是针对你的简历。出了会议室后,我在酒店逗留了一会,偶遇了同校化工的同学。过了大概五分钟,接到HR的电话,问我走远了么?能否回会议室一趟?回到会议室的时候,那个又高又帅的面试官就说,我们目前给你申报研发部分的整车试验科,你愿意么?然后中间的大佬解释了一下,整车试验科就是到各种场地进行试验,也可能到各种极端条件测试,比如最寒冷的地方—漠河,最热的地方-火焰山,还有沙漠,高原等。我心想,愿意啊!简直太愿意了!既是研发部门又能到处跑,这工作简直太酷了。面试环节自此告一段落,之后等了一个周,收到了正式录用通知函,我的第一次求职经历就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下面我便根据自身的求职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求职过程中的体会:

1.了解你的处境

由于九、十月份的时候还在准备留学,我错过了秋招。在我求职时,我就无比明确一点:春招是企业查漏补缺的通道。所以并不可以随意选择地点和岗位,而是企业依据其内部还缺少的岗位来选择他所需要的面试者,这也是为何我在最终环节会被优先考虑的原因。适应企业的条件,你将获得更多的机会。

2.了解你的优势

我群面的时候一共八个人,一共2个本科5个硕士1个博士,而且都是哈工大,山大这些名气很响亮的学校,要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你需要找到自身的亮点。我选择的亮点就是适合,我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侧面提醒面试官我比他们更适合这家企业:我的专业对口,我精通德语,我易于培养。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自身优秀固然重要,如果对企业来说无用或无用武之地,那也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大家在求职过程中,将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告诉公司你就是那个最适合的如果学弟学妹你看到这里,一定要记住从现在开始,就要确立并寻找自己的优势

3.了解企业的资讯

其实在找工作之前,我就关注到了一汽大众,在去年的十月份的时候,一汽拿到了一万亿的征信。尽管这部分贷款主要拿来振兴红旗品牌了,但这么大一笔数字肯定对一汽大众的一些业务也有相应的支持。我当时就猜测,有了大量的资金注入,企业很有可能会扩招,而这将是我的一个机会,结果一语中的。在踏入公司,迈向社会,我们就必然要关心国家政策、企业咨询,不能只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白。我们要知道有哪些企业公司会受到国家扶持,哪些企业未来会扩张迅速给自己更多机会,将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我们方能完成更高自我价值的实现

4.选择靠环境,努力靠自己

在求职工作中,我通过各类资讯完成了自身的选择。但是,真正把握机会确实要靠自身的努力我感谢那个熬夜拼命准备面试的自己,感谢那个遇事冷静努力寻找机会突破的自己,是努力让我的选择终究实现,让我所想并不只是空想。各位学弟学妹,如果你们到了就业季,一定要把握机会,勤思考、多准备,参加面试不断积累经验、反思不足。相信未来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不懈的自己。

我仅仅只有这一次求职经历,所以没有太多求职的经验要传授。但回顾我从计划留学再到求职的整个经历,有一点贯穿始终。那就是我一直在反思:反思我的处境是怎样的;反思我还有哪些优势;反思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反思企业需要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管是在求职路上还是在留学路上,知道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对方的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些个人的经验,仅供参考,也在这里祝愿同学都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纵横飞驰!

辅导员点评

杨豪同学平时为人主动积极、热情主任、善于思考。曾担任学生干部,较强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其在面临出国与就业选择时,作出了多尝试、留出路的关键决定,为自己就业提供了宝贵机会。其求职成功主要在于其日常优势积累、勤奋思考争取机会以及良好的求职能力。这些优势在案例中有所具体表达,各位同学可以择其所长。同时也希望杨豪未来发展可以更进一步,越来越好

Baidu
map